台灣父母心

台灣父母心
2012年8月9日

高中指考放榜了,許多名校錄取成績下滑,在政府厲行十二年國教打破菁英教育的政策下,過去考生擠破頭的名校光環不再。

在我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長,到現在看著別人的孩子成長,台灣的父母為著孩子的教育緊緊追隨著時代的脈動而更換想法,孩子成了實驗的白老鼠,他們沒有機會選擇他們的學習之路,現在有些人已經為人父母,也在複製他們父母當年的實驗。台灣的父母為孩子教育付出永遠無怨無悔,人人都扮演(虎媽戰鼓)裡嚴母的角色,希望孩子成為人上人。這四十年來看著家長價值觀從極左到極右,我很慶幸我和先生只走自己的路,少繞了許多冤枉路。

在1970年代,提早入學是家長最愛,為了能搶在九月入學,動用各種關係,拜託各樣人情,為的只是讓孩子能提早數月入學。這些被趕鴨子上架的孩子滿足了家長的虛榮心,但永遠是班上年紀最小的孩子,也是學習上必須更多付一點力氣的孩子。當他們還是個娃兒,父母斤斤計較提早入學,但當他們長大念完大學,卻想盡各種方法延畢。

在1980年代,資優班是家長心中最愛,只要孩子能擠進資優班,哪管是真資優還是假資優,全家沾光,父母走路都有風。為了凸顯資優班與眾不同,任課老師必須使勁全力挑戰學生,於是各種刁鑽困難的功課是家常便飯,無窮無盡的考試是必要。許多擠不進數理資優班的孩子,也在父母強勢主導下進了音樂資優或是美術資優,可憐許多只是比一般孩子機靈一些的孩子,一但套上資優生的頭銜,苦海無邊,因為台灣的資優教育基本上是超級填鴨教育 。

在199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家長有錢了也更不滿意台灣教育,於是小留學生成了顯學。周遭的朋友幾乎家中都有小留學生,當時能夠送孩子出國表示家長不但財力雄厚,而且具有世界觀,而且是社會菁英份子。哪知許許多多孩子在莫名其妙的狀況下被家長推出國門,進到一個全新又無朋友的環境,語言不通,心情苦悶,許多交上損友或是自我封閉,畢業了競爭不過當地人,回到台灣又格格不入。

2000年代之後,台灣的孩子不想出國唸書了,任憑政府單位還是學校提供各種出國管道還是獎學金,大學畢業生對留學興致缺缺,取而代之的時髦玩意是出國遊學,不管是打工遊學還是遊山玩水遊學,大家趨之若騖,因為好像如此就對得起自己和父母,藉著唸書名義又不需經歷學習上的辛苦。只是這些在父母羽翼下呵護長大的孩子,面對嚴峻的地球村挑戰,他們的競爭力在哪裡?

今年政府大刀闊斧成功打破菁英學校制度,當家長們急急忙忙一窩瘋擠向私立學校,我只看到台灣的教育越來越荒腔走板,教育已經不是服務眾人的事,而是服務有錢人的事。沒錢的孩子如何翻身?有智慧有潛力的人終其一生可能只能服侍遠不如他的人,這樣的社會結構不讓人擔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