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會說中文?我的孩子就讀哈佛!

我的孩子不會說中文?
我的孩子就讀哈佛!

近日許多專家學者質疑幼兒學習英文的適當性,在拜讀了張湘君教授著作的「我的孩子不會說中文」一書之後,內心感觸良多。依照此書的論點,幼兒學習英語有太多負面影響,值得父母深思,但是仔細研讀該書論點,又令我這不但為人母又為人師的過來人不得不提出另一種看法。
在某些方面我和張教授有類似背景和專長,不同的是我的孩子也自幼學英語,但我截然不同的經驗。目前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一個台大畢業即將入哈佛大學就讀研究所,一個甫入清大,他們二人事實上是幼兒英語教育的受益者,相較於張教授孩子負面的經驗,我個人經驗或許可以提出來與徬徨於是否該讓孩子自幼學英語的家長及教育專家做參考。

正如張教授書中所說很多讓孩子從小上全英語幼稚園的家庭是因為這些孩子多半有個曾經留洋拿個碩士學位的媽媽,她們回國後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總懷念羨慕美國教育的自由先進又不滿意台灣教育的制式和保守,於是一廂情願的認為「全美語幼稚園」彷彿是美國教育的替代品,紛紛將孩子送去就讀。二十年前先生決定返台服務,我心不甘情不願的只好跟隨他從美國回來台灣工作,當初和上述年輕媽媽一樣對台灣教育失望透頂,自忖自己絕無力量改變台灣教育,但又不願意自己孩子成為犧牲品,在美國友人的鼓勵之下,我自己辦了一個學校堅持以全英語環境讓我的孩子學習,因為我相信當我孩子長大時,世界已是一個地球村,我要讓我的孩子在國際舞台上有絕對競爭能力,而不是侷限於台灣區區一個小島。

我的小學校依照法規基本上只是一個補習班,依照二十年前一直到現在的法規,除了補習班外不准聘用任何外籍老師,也因此法規限制,任憑我有再多理想與抱負我的學校充其量也只能稱為補習班,而我滿腔熱血與雄心壯志想要改造台灣教育環境,自認為教育家者,也充其量只能稱為補習班老闆,或說好聽一些,補習班主任。依照大家對補習班負面印象,它是一個違反教育常理、唯利是圖的地方。可是我是用我的生命去打造這個「補習班」,因為它是為了我的孩子設立的。因此我的孩子便是在我這精心打造充滿愛與喜樂的「補習班」裡長大的,有趣的是歷年來不少送孩子來這個「補習班」就讀的家長不斷感謝我為他們的孩子創造了一個伊甸園,甚至有不少為此而遷戶口或搬家,因為在康乃爾他們看到了希望,一個能讓他們孩子不用出國也依然成為雙語人才的地方。

為了讓我的孩子學到最道地的英文,二十年前我便在國外自己選購教材、挑選老師。當時本土教材已有不少出版販售,但內容慘不忍睹,又諸多中式英文和錯誤。我費盡苦心搜尋各種原文適合幼稚園使用的兒童教材。但二十年前即便教育最先進的英、美國家也沒有開發整套英文幼稚園教材,因為在他們自己的幼稚園,知識的學習不是主要目標,因此編撰完整的教材便付之厥如。倒是當時階梯公司代理進口了「芝麻街」,雖然其內容仍極貧乏有限,但至少比坊間自編自寫荒謬無趣的所謂兒童教材還是略勝一籌。為補足「芝麻街」教材內容之不足,我大量選購原版英文兒童故事讀本。猶記得當時我老二才中、大班,他自己便可以逐字逐句大聲朗讀英文故事書,讓許多親朋好友感到不可思議。

孩子在我的補習班逐漸長大,也逐漸展現了他們英文功力,老大爾康在小學六年級時參加聯合報系主辦的全省英語演講比賽,初試啼聲、一舉奪冠,從此常常全省征戰、無戰不克。高二時,初次代表台中一中參加教育部舉辦的全國高中英文演講比賽一舉得到冠軍,算是得到官方的肯定。爾康除了英文表現特別傑出之外,他也參與許多國語文競試,也佳績頻傳,在國中時還屬於風雲人物,曾獲台中市相聲比賽三料冠軍,不但是臨場最佳表現也是最佳內容創作。
相較於爾康在英文口語上的表現,老二爾嘉便略遜一籌,不過爾嘉自幼沈默寡言,不僅中文少開口,更遑論英文。非常有趣的是他英文閱讀能力超強,在國小六年級便主動翻閱英文新聞週刊、讀者文摘,每天報紙一來,他先搶閱英文中國郵報。由於爾嘉酷愛科學,除了上網自己訂購英文書刊閱讀,在高中時便已自修美國大學原文教科書,物理、化學、數學、生物等科目以補足自己從不上升學補習班無法全然了解老師授課內容之不足。雖然他國語文表現不如哥哥的亮眼,但這與他本身偏好科學也有絕大關係。他可以不眠不休閱讀科學雜誌,但若是中國文學著作他便不是那麼熱衷,由於他和哥哥成長背景相同,爾嘉在中文上的表現平平應該與個性和興趣有關,而非自幼學英文的影響。

雖然爾康、爾嘉在英文表現上各有長處,但不容否認的他們二人在升學過程中,因為英文表現優異佔了不少便宜。兄弟二人國小、國中全是選擇以家為近的學校就讀,從來未曾參與任何學科補習或請家教。二人一路順利考上台中一中,又各自再上一層樓進了台大、清大就讀自己有興趣科系。爾康在大三時參與台大交換學生計畫,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就讀一年,一年後即已通過日文一級鑑定考試,聽、說、讀、寫流利。兄弟二人曾獲甄選代表台灣參加在美舉行的「未來青年領袖高峰會議」,以及其他國際性會議和活動不勝枚舉,爾嘉也曾參與「吳健雄科學營」贏得最佳科學創意獎,兄弟二人於2000年甚至獲選為台灣十八名代表學生之一,參與卸任柯林頓總統座談會。

縱觀爾康、爾嘉學習經驗,英文幫助他們拓展視野,自小具備國際觀,長大也有強烈企圖心願與國際友人一同學習與競爭。我很高興他們一路走來雖然也有挫折與困惑,但因為家長的鼓勵與努力,他們除了本身專業知識讓他們逐漸展露頭角,他們充份自然雙語能力更使他們如虎添翼自信自在。近日爾康甫獲美國多所長春藤盟校入學許可,今秋即將進入哈佛大學就讀其享譽全球的甘迺迪學院,此學院為栽培世界政治經濟領袖搖籃,過去幾乎不曾有過來自台灣學生入選就讀,爾康獲此殊榮,身為父母者頗感欣慰。試想一個本土化訓練出來的孩子在這麼年輕的年紀便可以與來自世界頂尖高手過招,而且這些高手未來都有可能是世界領袖人才,自己孩子從完全不會英文到可以在國際舞台上大展身手,這些成長經驗我認為值得提出來供大家參考,假設當初我們夫妻狹隘的認為孩子不需從小接觸英文,或是只需皮毛學習即可,我相信爾康、爾嘉絕無可能在台灣升學競爭如此激烈環境下還可以從來不靠補習而一路考進第一志願。我們深信在未來人生旅程上,兄弟倆已具備好足夠戰鬥力與來自各方英雄好漢一較高下,也因自幼成長於台灣,他們對自己文化與國家的認同絕對不輸於任何台灣長大的孩子。

張教授孩子想必還在小學就讀,其負面經驗我只能說是個人因素,可能與師資、教材與家長安排都有關係,張教授的坦誠令人欽佩,但是否以此個人經驗全盤否認幼兒學習英語優點也似乎言之過早或有失偏頗。

康乃爾英語 負責人 陳碧華執筆